股票代码:835677
  • 关注我们

    企业微信
    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400-860-2666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咨询热线:

400-860-2666

行业资讯

容易被人忽略的几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你知道吗?

日期:2022-09-19  阅读(692)  发布:康达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很多人认为只有在厂房、车间、煤矿厂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场所才会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实际上,即使是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如果没有做好检测防护措施,也会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下来列举的这五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被忽略,但却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

TOP5:高温

微信图片_20220919082841.png

常见的高温作业包括炼铁、炼钢、铸造、锻造,陶瓷、搪瓷、玻璃、砖瓦制造,纺织、印染作业,锅炉作业,夏季露天作业等。高温不仅会导致中暑,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还有可能让人患上“热射病”,这是最严重的一种高温疾病,死亡率极高。


预防措施:

◇进行上岗前体检,排除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的疾病;

◇加强营养,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创造合理、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

◇在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应配有隔热、阻燃和透气性能良好的工作服,并设有降温设施;

◇定期检测作业环境气象条件。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zui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TOP4:苯

微信图片_20220919082940.png

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制造和使用油墨、树脂、人造革、胶黏剂和油漆等容易引起苯中毒。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急性苯中毒、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预防措施:

◇用无苯原材料代替有苯原材料,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苯的时间;

◇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排毒,高浓度作业时,需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干净衣物,不要将污染衣物带回家。


TOP3:焦炉煤气

微信图片_20220919083110.png

焦炉煤气吸入人体后,健康危害主要来自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特别是大脑层细胞,就会丧失活动能力,以至丧失生命。甲烷属“单纯窒息性”气体,无害但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预防措施: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加强通风;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需有人监护。


※图标标识: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毒面具


TOP2:振动

微信图片_20220919083247.png

工作场所中的振动一般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局部振动也称为手臂振动或者手传振动,指使用一些电动的或旋转的工具部件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长期接触过量的局部振动,可能导致关节损伤,手部肌肉萎缩,还可与噪声联合作用,加速耳聋的发生。


全身振动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由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至全身。低频率大幅度的全身振动可以引起晕动病,还可导致心肌局部缺血,对胃酸分泌和胃肠蠕动也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女性影响较大,可出现月经期延长、经血过多和痛经等。强烈的全身振动可以引起内脏位移甚至造成机械性损伤。


预防措施:

◇控制振动源。革新工艺,可以采用全自动操作设备或者装设隔振材料,消除或减少振动;

◇加强个体防护。穿戴防振防寒手套;

◇缩短振动有关的工作时间,定期做好职业健康体检。


TOP1:噪音

微信图片_20220919083331.png

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就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结果做了简要分析。在被调查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中,接触物理因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噪声、电离辐射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劳动者656.72万人,占75.45%,在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paimingdiyi。其中,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626.28万人,占比高达71.95%! 


从卫生学上来说,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则为生产性噪声。几乎各行各业在生产中都会产生生产性噪声,但主要是机械加工业,如焊接、锻压、冲压、铆接、金属的机械切割,以及纺织业等。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以听觉系统的损害为主,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yong久性听阈位移。


预防措施: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多栽树等措施降低噪声,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长期职业性嗓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职业、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多样,职业暴露人群日益增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


为了有效防治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也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